冬至又被稱為「冬節」或者「至日」,古代農歷有五節,其中之一就是冬至,后世也將冬至成為「特重大節」,因為古代沒有鬧鐘來報時,所以只憑行星運轉來判斷時間,冬至那天黑夜最長白晝最短,後來這才演變成春夏秋冬的四季。
冬至一到溫度就會驟降,大雪紛飛,萬物蕭條,而今年的冬至就不一般,六十年一遇,有四個特點,這四個特點都是什麼?
十二節氣的存在對于農作物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其中冬至最早時候就在《周禮》中記載過,它含有三候:蚯蚓結、麋角解、水泉動,這三個候代表著到達冬天正式開始的時候,先是地下的蚯蚓開始抗凍,然后北方的麋鹿卸掉角,最后就是水中的泉眼開始結凍,這時候則意味著冬季寒冷正式來臨。
今年的農歷二月份是在三月份,于是就有了個說法,農歷二月份是在三月份,那麼這年后的冬至就會是在二十一號,對應著二十一號的冬至預示著春暖花開的時間會比較晚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