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0日,農歷的二月二十一日,就迎來了春分節氣。
在我國傳統的節氣文化里,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,平分了春季,也平分了晝夜。
然而,關于今年的春分節氣,在民間卻有著春分是「兇日」的說法,這背后究竟有何緣由?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。
關于今年的春分是兇日,這主要和古代的干支歷有很大的關系。從傳統的陰陽五行和擇日學說來看,古人將每一天都對應著天干地支,通過天干地支的組合關系來判斷日子的吉兇。
而今年春分對應的天干地支組合,在一些傳統的術數推算體系中,比如通過「建除十二日」推算,當日是「收日」。
而「收」有收回、收斂的意思,在古人看來,收日這天象征著結束,諸事不宜。不信的話,如果大家購買了老黃歷,就是歷書就會發現在今年的春分節氣當天宜是「諸事不宜」,而忌也是「諸事不宜」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